陈保平:护士长的书

分享到:

陈保平:护士长的书

2024-10-27 01:31:22 来源:中国新闻网
大字体
小字体
分享到:

  

我认识王峥护士长十多年了,那时家中有两位90多岁的老人住在不同病房。为了让他们姐弟俩能见上一面,护士长特地安排轮椅,让小护士帮老姑妈裹上棉被,小心翼翼推着她下楼,与卧床不起的老丈人见了一面。姑妈出身贫寒,一生未嫁,从小照顾弟妹,后来带养他们的孩子,再带养孩子的孩子。现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两位老人当时神志还清,但都吊着滴灌,说不出话,护士长把轮椅推到最近,他们彼此用力抬起枯瘦的手,我不记得他们最后是不是牵着手了,但我看见姑姑眼角淌下泪水,嘴角仍留有微笑。他们和周围的人都知道,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。我想,他们也很感激医院和护士长为他们带来人生最后的温情。

后来得知王峥作为主任护师担任了总护士长。每天里里外外,上上下下忙个不停。大都是从这个病房跑到那个病房,为老年病人解决护理上的疑难问题。有时候病人血管太细,小护士有点紧张,针头几次抽不出血,护士长过来,一下就解决了。她总是言传身教,很少用训斥的口吻对待年轻护士。她让我想起我们写《蚌壳与珍珠: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》一书时,采访过的另一位叫许宝英的居民,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普陀区中心医院做护士长。她说那时还没护工,护士帮老人擦背、喂饭、排大小便是经常的事。她自己住院做阑尾炎手术时,一位姓安的院长来给她倒便壶。我想上海医务界水平较高,一定与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关,这种传统就是靠许多像许宝英、王峥这样的护士长传承着。

现在,王峥护士长把她们长期护理老人积累的知识、经验编写成了一本《动起来、防慢病》的图文手册。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、特点,樊锦诗教授、保志军院长都已有精辟的论述,我就不重复了。我觉得特别可贵的是从这些简洁的文字中,可看到王峥她们对老年人心理、情感的触摸。可以想象这本小书背后,有多少她们日常对病人关爱的场景。曾任华师大党委书记的施平同志活到113岁,就长期住在她们病房。

记得在参加新闻奖评选时,上海广播电视台推荐了一篇作品,题目是《就要排她的队,医院“明星挂号员”人气高》,原来这个挂号员不仅动作快,且态度亲切和蔼,对听力不好的老人她会用手比画,告诉他们在几楼看病;找零钱一元、一角把硬币数到老人手里。所以老人们宁可排队也要找她挂号。稿子不长,细节生动,最后报道获奖了。这让我们知道,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,老人最渴望的是什么?社会最需要“动起来”的又是什么?谢谢王峥和她的编辑团队,从心里动起来,给了我们一本实用书,一本散发人文关怀的好教材。(陈保平)‍‍

【编辑:叶攀】
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国内新闻精选:

换一批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4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评论

顶部